虽然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,但由于伦理的限制,很多研究都只能从动物开始,从动物身上发现规律从而类推人类。用动物做研究,最有名的是斯金纳,但动物研究做得好的并非只有斯金纳,各类心理学者养猫、养鸡、养鸭、养鼠,个个都是优秀饲养员。
习惯性学霸
桑代克(Edward L.Thorndike,1874 一1949) 是教育心理学之父,自小习惯性当学霸。别看长得丑,但聪明还努力,学啥都容易,高中毕业时各门功课不第一就第二。上了卫斯理大学,继承学霸传统,这优秀啊,年年得奖,毕业的时候创了个记录:成了该校五十年来成绩最好的学生。
桑代克一开始做的是儿童研究,詹姆斯老师想让他研究一下读心术,假设是读懂人心是因为“微表情”,而孩子更能观察到这种细微的表情。然后桑代克找堆小孩,自己想一个数字,让他们猜猜想的是数字几。结果实验失败了,孩子们瞎猜。———不过,猜对有糖吃孩子们很喜欢,外部奖励真有效啊。
在詹姆斯指导下,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用动物研究学习的第一人,开创了心理学家养小动物的传统。不过,桑代克师从机能主义的詹姆斯,搞的是行为主义的实验,他爱好广泛,搞测量,又玩意识,四六不靠,没学派,虽然顶着教育心理学之父名号,但心理学史上留名并不多。
养鸡养猫那些事
为了研究动物学习,桑代克租了房,开始用小鸡做实验,训练它们走迷津,迷津是用一些书本隔起来的。但大老爷们,租了房子在里面养小鸡,房东不干了:负分滚粗!桑代克找到导师詹姆斯,老詹,咋整啊?詹姆斯老师那有气派啊,别处不行来我家,所以桑代克就到詹姆斯家地下室继续养小鸡了……
丑人情路多波折。人算不如天算,小鸡养着养着,桑代克失了恋。太痛苦了,这位仁兄竟然和马斯洛爱情遇挫时一样,转学。哈佛都不念了,转到了哥伦比亚大学,也不养鸡了,养猫。写成了非常牛的博士论文:《动物的智慧: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》———人一失恋,或者容易过六级,或者成专家:)
桑代克求爱遭拒,为疗情伤带着小鸡离开哈佛,到哥伦比亚大学。继续在公寓里养小鸡,房东还以为他是马戏团的驯兽师,天天孵小鸡,有次孵蛋器出了问题,差点着火,这个房东又把他赶出来了。然后,桑代克就不养鸡了,养了13 只猫,开始研究猫的学习———名家都不是求被试的,自己养被试。
试误学习
桑代克把饿猫放在箱子里,外边放上食物,猫触动某个装置,如拉绳子之类,就能逃出来好吃好喝。猫一进去,本来饿得狠,看着笼子外有吃的,便乱蹬乱踏,碰巧一拉绳,出去了。桑代克把它饿一顿再放进来,再蹬再踏,再拉绳出来;然后强迫症患者桑代克再把它饿一顿放进去……出来得越来越快了。———这就是“试误”学习理论的来源。
猫通过不断“尝试- 错误”,学会了正确行为。桑代克用“效果律”对此解释:猫大部分行为是无效的,如果行为导致逃出去了,有效,那么情境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就增强。———后来斯金纳对强化行为的解释其实就源于此,不过斯金纳实验用的是老鼠,手工做的斯金纳箱也比老桑的问题箱漂亮。
成名之后的桑代克有两大爱好:养小动物、写书。研究玩猫之后,养狗、养猴、养鱼……研究各种动物学习,后来研究高级动物,搞教育测量。写书那更是玩似的,工作40 多年,平均每年写十本;退休之后还写了50 多本;到后来,写书的版税与其薪水相比:高五倍!
生物心理学家洛伦兹也是一个富二代,小儿子,父母宠爱。富二代不“作”,对不起父母,6 岁时听了《骑鹅旅行记》,然后就想变成野鹅,变不成就想养野鹅。母亲想这养野鹅那花园就废了,父亲想孩子这么小就养这玩意不等于虐待动物吗?也不同意。
但作啊,没办法,折中一下,让他养了一只小鸭子。没想到小洛伦兹小鸭子养得好,一下养到了 15 岁高寿。———养鸭子养出经验来了,成年后完成夙愿,终于开始养鹅、研究鹅,最后得了诺贝尔奖,成了习性学的开山祖师。
印刻效应
洛伦兹的成名作是关于“印刻(imprinting)”现象的研究。他发现,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(母鸡、人或电动玩具),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,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。
他做了个实验:让出生后的小鸭子10~16 个小时之间,看不到母鸭子,而首先看到洛伦兹自己。于是,有趣的事情发生了。洛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,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。小鸭子将洛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,换言之,在小鸭子出生10 多个小时的时候,见谁谁是妈,这个时候是它认妈的关键期。———幼儿教育的关键期理论就是起源于此。
不讲政治
洛伦兹研究做得好,但政治不成熟。作为一个奥地利人,1938 年,洛伦兹加入了纳粹党,并接受了在纳粹政权之下的大学主席职务。在他递交的加入纳粹党申请中,他写道:“我能够说我整个科学生涯都奉献给了民族社会主义者的观点。”
二战中,进入德军参战做医师,然后被苏联人俘虏了,作为战犯蹲了4 年监狱,回来后又老老实实做研究了。
诺贝尔
康拉德 · 洛伦兹,心理学者,研究动物习性,1973 年获诺贝尔生物医学奖;哈伯特 · 西蒙,心理学者,研究人工智能,1978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;丹尼尔 · 卡尔曼,心理学者,研究行为决策,2002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;特朗斯特罗姆,心理学者,研究诗歌,2011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———没有了心理学,诺贝尔会怎样:)